政府政策公告

BULLETIN OF GOVERNMENT POLICY

联系我们

联系人:

020-82350850

联系地址: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中309号10栋401室

BULLETIN OF GOVERNMENT POLICY

南方日报整版报道我市商务发展趋势

日期:2015-03-14点击:1907

广州未来经济增长点在哪?

梳理京沪津渝深主要经济指标探寻广州发力点

南方日报记者 朱伟良 昌道励 通讯员 穗商委

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全国两会答记者问主题定为“培育消费新亮点构建开放新格局”。他表示,今年进出口增长总体目标定为6%,同比有所调低。尽管今年头两月进出口出现了负增长,但完成任务问题不大。今年和去年整体国内外形势大体相当,国际需求仍将维持一个微弱的增长。

国际需求仍处低位,广州未来发展的动力在哪?以拉动GDP的传统“三驾马车”——投资、出口、消费来看,记者梳理了国内京沪津渝深的主要经济指标,简单分析广州在主要城市中所处的“座次”,从中窥探广州去年经济发展概况及未来的趋势。

有专家认为,要巩固国家商贸中心地位,外向型经济是广州不可放松的“马鞭”。毗邻港澳、商贸发达是广州不可替代的优势,随着国家清理各地招商优惠政策和自贸区的落地,预期广州今年在外资、外贸和外经上有所突破,在“一带一路”等新一轮的对外开放中,广州有望承担更重要的角色。

GDP指标比对

三产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扩大

梳理六大主要城市的统计数据看到,去年广州的GDP低于北京、上海,高于天津、重庆、深圳,与去年上半年中期的GDP排位一致。

其中,广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(GDP)16706.87亿元,比上年增长8.6%,增速高于全国(7.4%)和全省(7.8%);北京为21330.8亿元,增长7.3%;上海为23560.94亿元,增长7%;天津为15722.47亿元,增长10.0%;重庆为14265.40亿元,增长10.9%;深圳为16001.98亿元,增长8.8%。

从增长速度看,广州在六大主要城市中居第四位,低于天津、重庆、深圳,而高于北京、上海。根据去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上半年经济数据来看,广州在上半年GDP增速排名中居六大城市的第三位,低于重庆、天津,而高于深圳、北京、上海,这说明去年下半年各地GDP增速略有变化。

根据广州市统计局的数据,广州去年的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.42∶33.56∶65.02。其中第一、二、三次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237.52亿元、5606.41亿元和10862.94亿元,分别增长1.8%、7.4%和9.4%,第三产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,经济在新常态下平稳运行。

从六大城市的对比来看,广州的三产增加值靠前,低于北京(16626.3亿元)、上海(15271.89亿元),高于天津(7755.03亿元)、重庆(6672.51亿元)。广州的三产增加值增速则位列第四,低于天津(增长10.2%)、重庆(增长10%)、深圳(增长9.8%),高于北京(增长7.5%)、上海(增长8.8%)。

从三产对GDP的贡献率看,广州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扩大到65.02%,服务业比重同比提升0.4个百分点。服务业发展快于工业1.6个百分点,延续了自2007年以来服务业较快发展的态势。

值得注意的是广州去年新兴产业发展步伐加快,现代服务业中的物流、金融业增势较好,交通运输、仓储和邮政业与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.8%和10.0%,增速分别高于全市GDP增速3.2个和1.4个百分点。

“三驾马车”分析

出口趋向回暖消费数据乐观

投资、外贸和消费,是考量区域经济的重要指标,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传统“三驾马车”。

去年,广州全市固定资产投资4889.50亿元,增长14.5%。固投总量低于京沪津渝,高于深圳,从固投增速来看,在“座次”中位列第三,仅次于重庆和天津,这与去年中期报的情况相似。从投资的规模和总量观察,广州虽然比深圳高近2000亿元,但距离最相近的上海也有1000亿元左右的距离,重庆和天津固投力度最大,均超过1万亿元,可见在六大城市中,广州固投规模仍显较小,这一点与去年中期报相吻合。

从投资结构来分析,广州结构有所优化,民间投资增长24.9%,占固定资产投资的37.1%,同比提高3.1个百分点;国有投资增长23.7%,是2011年以来最高增速。

消费方面,广州去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97.9亿元,占全国1/34,同比增长12.5%,高于全国(12%)、全省(11.9%)。总量高于重庆、深圳、天津,低于北京和上海,排名第三,而在增速方面则位居第一位,高于排名第二的重庆0.5个百分点。可见,在消费方面,广州总量和增速的数据相对乐观,而增幅的排位比去年中报有明显进步。

值得留意的是,今年消费数据中,六大城市均对如电商等新业态单列统计,且都取得不俗成绩。据广州商务委统计,去年电子商务快速发展,限额以上网上商店实现零售额509.7亿元,增长63.1%,占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的13.6%,接近百货店和大型超市零售额之和。以唯品会、广汽租赁、尚品宅配、中经汇通等为代表的新业态企业营业收入增速超过20%,以互联网为主体的新经济消费业态将继续成为“千年商都”的后劲所在。

去年外贸出口,广东乃至广州都承受着较大的下行压力。全年进出口总额1306亿美元,占全国1/33;增长9.8%,高于全国(3.4%)、全省(-1.4%)。其中出口总值727.15亿美元,增长15.8%;进出口总额仅高于重庆,略低于天津,低于其余城市,总额最高还是深圳——进出口总额4877.65亿美元,扣除融资性贸易因素后实际增长9.8%,进出口规模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内地大中城市首位。从增长幅度来看,除北京出现负增长外,其余城市均是正增长,而广州的进出口、出口的增长幅度仅位居重庆之后,其中进出口增长幅度与深圳相同。

据去年中报,广州全市商品进出口总值587.67亿美元,增长仅5%,形势严峻,到全年达到增长9.8%。可以观察到,广州外贸在下半年出现一定回暖,与去年秋季广交会透露的外贸微增“晴雨表”大致保持一致。

“三外”发展趋势

对外经济合作有望成新增长点

有专家分析,近两年广州外贸处于增速减缓的阶段,从2014年春秋两届广交会出现“双降”(人流降、交易额降)可以窥见,出口增长将继续困难;随着基础设施完善以及国内产能过剩问题凸显,以政府投资拉动增长也面临瓶颈;由于消费的逐步饱和,利用新业态扩大内需做大总量的目标并不轻松。

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主任陈万灵表示,当下处在经济新常态,依靠传统“三驾马车”拉动经济显然不足够。以外向型经济见长的广州最大的优势还是在于“三外”(外资、外贸、对外经济合作)。

广州商务委统计数据显示,去年包括内外商投资、出口在内的商务发展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。仅以外资企业为例,贡献了全市62%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、76.9%的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产值和63.2%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。

他进一步分析,结合国内外的经济形势,“三外”有机会成为新增长亮点的就是对外经济合作,国内产能过剩的大势和国内生产成本的上涨,促进企业“走出去”是未来几年的重点思路,尤其是结合国家“一带一路”的发展战略,深度开拓非洲、东南亚等新兴市场。

广州商务委数据显示,去年全年境外投资协议投资总额32.5亿美元,增长高达62.3%;中方协议投资额31亿美元,增长70.7%。如果将已投资但尚未办理备案的境外投资计算在内,全年实际对外协议中方投资额超过41亿美元。而在引进外资方面,全年吸收合同外资80.4亿美元,增长13%;实际外资51.1亿美元,占全国1/23,增长6.3%。

去年,市商务委推动一批大项目“走出去”,其中越秀集团6.45亿美元香港增资项目和东送集团6.2亿美元乌干达投资项目是广州迄今最大的非金融类境外投资项目。“去年‘引进来’和‘走出去’的资本规模趋于相近。”广州市商务委主任肖振宇说,今年继续落实国家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规划,抓住沿线关键通道、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,鼓励企业“走出去”赴境外投资和承包工程。推动广州汽车、船舶、工程机械等装备制造业和部分产能过剩行业走向世界。今年预计境外投资增长20%。

数据来源:

各市统计局、商务委等官网

聚焦

引资引技引智

打造“广州达沃斯”招商平台

据了解,今年广州经济工作重中之重还是落在引资引技引智上。

肖振宇在上周商务会议上接受采访时表示,招商引资形势越来越严峻,发展中国家如是,发达国家亦然。发达国家工业4.0以及制造业回流,对广州招商引资形成了竞争和压力。但从世界资源配置、战略发展、区域发展、产业发展和自身的资源禀赋等条件来看,广州还是有很多竞争优势,只要把优势显现出来,就能转换为吸引投资项目的有利条件。比如,广州是区域总部的所在地,广州承载了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,同时也是辐射泛珠三角、港澳和东南亚的区域中心,企业投资时必先考虑广州的区位优势;又如国家清理地方招商优惠政策的背景下,广州的营商环境优势凸显。

“广州今年招商引资力度、广度、深度肯定继续加强,因为广州已经形成一种共识,没有大项目就没有大发展。”肖振宇说,今年借鉴达沃斯论坛、迪拜国际投资年会的会议模式,举办“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”及系列专题招商推介活动,将其打造成为在周边地区有较大影响力的高端平台。

据了解,广州已建立招商联席会议制度:成立了以市长陈建华任第一召集人的招商工作联席会议;各区共成立了12个分别由区主要领导任第一召集人的招商工作联席会议。全市构建起市、区、街镇、园区、中介机构五级招商工作人员达676人,已签约及获认可的招商中介机构达141家。对重点招商项目实施“一企一策”的服务,市招商办先后协调各区、各部门,解决国美集团第二总部、万达广州文旅城及金融总部、中航油南方总部等近20个项目落户问题。

市委领导于去年9月和今年1月两次率小分队,赴天津和瑞士参加达沃斯论坛,共拜会54家企业(机构)高层,洽谈项目和合作事项意向近150个。市委、市政府领导两次赴京拜会有关国家部委和大型企业,协调48项工作事项。市主要领导利用多种场合,会见了100多家世界500强和大型知名企业高层,洽谈了一批项目和合作意向。

观点

自贸区平台助扩大对外开放固定资产投资

自贸区是广州经济发展的亮点。今年就制定了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”行动计划。提出加快自贸试验区内保税物流、融资租赁、航运、跨境电商、汽车进口等业态创新发展。深化与港澳的合作,促进自贸试验区与港澳融合发展。支持各类符合条件的融资租赁企业在自贸试验区内落户,开展飞机、船舶、大型设备等融资租赁业务。用好南沙汽车整车进口码头优势,争取试点开展汽车平行进口,探索开展汽车保税展示交易业务。认定一批本土外贸综合服务试点企业,发动中小生产型企业与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对接。

陈万灵认为,广州经济的突破口还是在自贸区,CEPA合作协议实施了14年,自贸区相当于临门一脚,不管是在招商引资或是对外贸易,推动和促进作用尤为明显。以目前国内增量明显的服务贸易(包括金融服务、生产性服务)为例,南沙自贸区作为载体,可以引入海外的医疗、法律、教育等服务,打破一些行业的制度性限制和拘束,突破性发展是能够期待的。

数据显示,广州去年服务贸易进出口额243.6亿美元,增长22.5%。服务外包合同额78.5亿美元,增长26.7%;离岸合同额47.7亿美元,增长24.3%;离岸执行额31.8亿美元,连续四年全省第一,占全省50%,增长21.6%。

陈万灵坦言,南沙自贸区不是优惠政策的洼地,而是吸引投资、贸易便利化的高地,在“一路一带”等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中,广州有望承担更重要的角色。